上海音乐学院七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无惧前程风雨,更加众志成城

——在上海音乐学院七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20629日)

廖昌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家报告2019年以来的行政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

2019年以来,上海音乐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中央和市委的决策方针,推进落实党委统一部署的1+6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核心构架,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优化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进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重视学术传承力、原创和可持续发展力,围绕战略重点和重要的基础工作,明确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分解,高质量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提升治理能力,实现治理效能最优化。通过全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工作在多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守望相助,奋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把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抗疫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对师生员工的假期行程、健康状况等进行滚动排摸;学校完善院-系二级防控体系和校地-校医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健康指导,健全人员培训和应急管理相关制度。学校鼓励师生运用专业特长支援抗疫一线,《深呼吸》《最美的你》《宝贝》等上音人的原创音乐作品获国家级项目出版,在“学习强国”等各大平台得到广泛传播。同时,学校主办“心连心·抗疫情”艺术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共收到全校师生的艺术作品179项,最终评选出音乐类优秀作品26项,非音乐类优秀作品13项。学校作为全国首批48家帮扶高校之一,参与教育部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与武汉音乐学院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以音乐治疗专业为基础,面向社会开展“音乐康疗”线上心理援助;组织开展“沪鄂同心、守望相助”云辅导项目,为百余名医务人员子女、留守儿童讲授网上乐器课程,进行线上心理疏导。

——化危为机,拓展人才培养新模式。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学校按照教育部、市教委不停教、线上不停学的要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主动化危为机,创新招生、教学、就业创业等各项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凸显新亮点。学校率先推出“云端艺考”招生,坚持精准施策,体现人文关怀,对不同地区、专业、家庭情况的考生,制定个性化对接方案,力争做到不落下任何有才华的考生。在教学方面,自32日起,学校全面实行“线上教学”模式,并开设“移动图书馆”功能,总体教学评价良好;学校积极探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起“云上音”系列音乐会,检验线上教学成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服务社会大众;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和“四史”学习教育,继承发展学校优秀办学传统、特色和理念,总结凝练新时代办学愿景和使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认识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办学空间升级,形成资源整合新格局。2019年,零陵路校区教学大楼正式启用,音乐工程系、艺术管理系、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等六系一院搬迁至新校区,办学空间进一步拓展,教学环境全面升级。上音歌剧院落成并投入使用,以“上音主体、歌剧特色、学术高地、市场运营”为宗旨,立足上音、面向社会、服务大众,充分整合优质资源,展示学校在教学科研、国际化办学、创作实践等方面的成果,成为上海城市文化新地标。在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共有13台共23场演出登台上音歌剧院,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在此实现两部世界经典歌剧的“一台两剧”式演出,被赞为“国际顶级”。

——把握时代方向,产出高质量艺术科创成果。上音人以乐为媒,为祖国70华诞献礼。学校师生参与国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和国庆花车巡演等重大文艺演出;原创交响曲《炎黄颂》《丝路追梦》登台国家大剧院;声乐作品音乐会“祖国啊,我亲爱的母亲”等在上交音乐厅演出;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大型交响诗《英雄颂》、音乐情景剧《追寻》等红色音乐原创作品轮番献演;学校23位老同志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艺术科创方面,2019年学校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获批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3项,上海文化发展基金项目6项。学校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协会秘书长单位,在重大学术机构中取得重要话语权。

——紧扣立德树人,重大赛事和人才项目取得新突破。2019年,全校共有307人次学生获得272项国内外音乐赛事奖项,其中,在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表现优异。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音乐党课、党建思政进剧组、“行走的思政课堂”、红色音乐文化育人联盟等工作,开创“音乐思政”上音特色育人模式,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取得良好的育人成效,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2019年,学校1名教师入选中宣部首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在国家级人才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另有4名入选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学校创设“周小燕教书育人奖”并评选产生首届获奖教师,以“贺绿汀基金奖”“萧友梅院长奖”“周小燕教书育人奖”三大奖为核心的荣誉体系初步形成。

——瞄准国际前沿,交流合作内涵日趋丰富。学校召开首届国际艺术家咨询会议,定位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引领性和前瞻性,聚才聚智、问诊把脉,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中国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分别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维也纳总部和德国上演;学校与德国“大熊”音乐出版社签署合作协议,率先在世界顶级音乐出版平台面向全球发行“系列中国当代音乐作品”;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合作,共建学校第一个在海外成立的“中国音乐文化中心”。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深入推进文化润边战略,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深度合作交流。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历届领导班子接续奋斗的结果,更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辛勤奉献。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在教学科研一线奋斗拼搏的教师,向在行政管理等工作岗位默默付出的职工,向关心支持学校事业的老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当前,学校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具体表现在:

——虽有鲜明的学校总体发展和人才培养定位,但还未找准愿景使命达成的路径,各系部还未清晰勾画各自完整的学科专业定位和育人特色。

——教师整体结构不均衡,缺少领军人物、学科骨干人才的问题依然很严峻,教师队伍在人才培养和艺术科创方面的活力还有待激发,各专业领域中青年领军人才还不足以支撑学科快速发展。

——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度还不够,学位点建设存在较多问题,上音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还未固化成为优质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科研力量的整合有待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聚焦度与重大艺术科创成果的生产力还需不断提升,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周期性规划不足。

——国际化合作机制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有待优化,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需要在夯实基础、健全机制的过程中逐项推进。

——在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上,需继续加强主动策划和顶层设计。成果转化、反哺教学及学科建设的运行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价值引领作用有待提升。

——校区功能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与音乐厅、歌剧院的整体联动需要进一步增强,以更好助推教学、实践、学科协同发展。

面对上述问题和形势,我们要从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入手,进一步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早做规划、积极布局,尽心竭力不辜负人民的期待。

 

二、学校今年工作总体部署与展望

学校将2020年定为“师资队伍建设年”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年”,采取“一年双轨两提升”的工作模式,抓住“教”“学”“研”的发展核心,把握艺术规律的生命周期,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全校上下应同心协力、砥砺前行,狠抓重点工作,聚力要点、打造亮点、直击痛点,通过不断完善办学的机制体制建设,搭建切实有效的学科建设平台,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创造力和贡献度,全面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同时,全校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及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四史学习教育及十四五规划方案制定,理论联系实际,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整体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办学能级:

——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学科建设目标,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树立绩效意识,强化各单位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效能意识,提升学校战略决策的执行能力,形成全校注重绩效管理的文化氛围。

——进一步探索、完善以党建为引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逐项落地实施“学科建设质量控制引导体系”“战略管理体系”“决策执行体系”“分类评价、晋升、绩效考核体系”“资源配置体系”“荣誉一体化建设体系”,并转化为学校治理效能。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卓越大学文化,构建“学术共同体”,对接国家文化建设和上海重大城市文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形成具有上音特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文化生产力。

在此基础上,全年学校建设任务将分解为以下八个块面开展:

1.坚定学科发展方向,深化学科建设内涵,强化学科建设内生动力。学校将以建设高水平现代音乐院校和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坚持三个一级学科协调发展,坚定以“音乐与舞蹈学”为主体优势学科、“艺术学理论”和“戏剧与影视学”为特色支撑学科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理顺学科建设机制,以《一流学科建设质量控制引导指标体系》为牵引,精准聚焦,结合学校学科发展现状,调整、完善学科建设布局,全面提升学科建设动能。同时,结合目前全校正在开展的教育教学大讨论和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凝心聚力、集思广益,发挥广大教职工的智慧,通过各类专题讨论的形式,共同探讨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发展现状、提炼上音办学传统与特色,做好“十三五”收官总结与“十四五”规划启动等工作,积极探索未来学科建设的总体方向、实施路径及有效措施。

此外,各院、系要积极发挥系级学术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教师代表的学术作用,通过系级党政联席会议进行充分酝酿、讨论、决策,制定学科专业整体建设规划方案,凝练重点建设方向,用好各类学科建设平台,构建学科建设长效机制。同时,学校将积极落实推进正高级、副高级职称教师的学术活跃度动态监测,从学术贡献的角度对学科发展进行正向激励和多维度监测。

目前,学校根据《一流学科建设质量控制引导指标体系》,与相关试点单位明确了学科建设规划及任务,并于48日在全校干部大会上举行了签约仪式。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也在如期开展中,有关学科建设的相关专题研讨,已在各单位陆续开展。在评估工作方面,学校已完成教育部双一流动态监测的填报、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中期考核等工作,现阶段正在开展上海市分类评价的数据填报,也正在筹备迎接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

2.搭建与学科建设相匹配的师资结构,科学合理实施师资分类评价体系。坚持“引育并举”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加强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的效能发挥。学校将从资深专家教师、中坚力量教师、中青年教师、新进教师四个层面,完善师资结构,建立健全师资梯队。以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资深专家的业内引领和学术带头作用,带领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整体发展;以师资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为指引,充分利用政策支持,持续助力60岁左右中坚力量教师的成果输出;以教学、科研、艺术实践三位一体的师资培养模式为核心,促进中青年教师的再学习,再培养、再成长、再提升;以“一人一策”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为抓手,依托舞台实践、短期留学以及逐步尝试恢复助教制度等方式,加速提升新进教师整体素养。

同时,学校将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完善岗位设置方案,通过提升高级职称比例、学术系列研究员评聘比例、教师及科研队伍中的博士学历比例,以及明确创新团队建设任务等途径,切实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激活科研队伍中的有生力量。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充分认可个人学术贡献度,并通过出台相关实施办法,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促进学校学科建设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

3.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精品教育为目标、分层分类培养为手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学校以立德树人成效为办学质量的根本检验标准,坚持“四个回归”,坚持精品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德馨艺精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将坚持“重视基础、严格教学、精于实践”的教学传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推进分层、分类培养模式。本科阶段以夯实基础为核心,做好通识教育;硕士阶段以落实分类培养为核心,培育专门人才;博士阶段以输出学术成果为核心,对标学科建设。坚持以此为目标,按照学科及专业方向的建设要求,梳理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等。

同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性,努力打造一批优质、特色课程,并加强课程之间、学历层级之间的有机衔接;科学规划艺术实践在课程与学分体系中的配比与权重,多维度、多层次开展实践教学;结合“珠峰-登峰”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与“音才助飞”人才扶持计划,逐步完善针对高水平比赛的备赛机制,促进高质量人才不断涌现;进一步推进激励和考核工作;对教学全过程加强监督,改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持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实施细则。

4.实施科研繁荣计划,加大优质科研成果转化力度。营造全校上下重视科研、积极参与科研的良好学术氛围,通过鼓励个人申报和组织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国家艺术基金、各级各类社科基金及智库项目的申报与结项。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协同相关部门,对获批项目负责人、有重要科研贡献的主要参与人,以及在组织申报中的主要撰稿人,给予职称评定、绩效奖励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市重大任务,集中优势力量,结合上音特色,以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为目标,做好重大文艺题材创作与研究,做好“为建党百年献礼”的作品创排,打造艺术精品。适时开展文化“走出去”项目,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民族风格。通过有效途径,将科研成果、艺术原创成果等前沿学术知识,转化为高水平教材、前沿课程等,不断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的数量和质量;探索、建立科研处、音研所、图书馆之间的良性联动机制,充分挖掘、利用图书馆珍贵馆藏为科研产出服务。

5.加强“云上音”为代表的新媒体建设,拓展线上国际交流形式。因疫情原因,2020年学校国际交流工作受到较大影响,国际交流项目难以按计划实施,留学生返校和招生工作受阻,国际课程及学分互换无法如期开展,国际专家来校教学及学术交流暂时取消。面对当前形势,学校积极创新国际交流形态,搭建线上平台,加大设备升级改造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以适应各类型国际学术交流的要求。化危为机,通过“云上音”等线上平台,加强对外联络,邀约国际高水平音乐学院共同打造网络交流活动,通过互联网,面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展示学校的艺术成果和师生风采,并积极探索全球音乐艺术交流合作新局面。

同时,学校国际化办学将继续坚持推进与国际一流音乐学院之间的校级合作,突出上音国际化办学的高端产品线;做好长期规划、建立长效制度,完善国际化管理的机构设置。留学生培养在吸引国际优质生源的同时,更要服务国家战略、融合民族文化,突出中国民族元素,传承优秀中国文化,以此更好地吸引国际留学生,全力打造“一带一路艺术教育联盟”,办有特色的留学生教学平台和课程。

6.以外部资源拓展为抓手,提升多维社会服务能效。继续加强社会服务与文化引领建设。以上音歌剧院为平台,深入服务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同时密切结合校内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打造学科综合发展模式,为社会提供上音出品的“音乐+X”复合型人才,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和就业成功率,形成新亮点、新成果;积极参与承办“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项目,进一步打造“上音”的文化品牌;加强区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动机制;以社会教育为中心,全面推进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蓬勃开展,做有品牌、有品质、有温度、有深度的“双品双度”社会教育,服务全国、服务上海。同时,以社会教育资源反哺专业教育,促进双向协同发展;擦亮“上音考级”的品牌价值,推进规范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并探索海外考级市场的开拓。通过“人才润边”项目,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恢复设立少数民族班,开展一系列高水平艺术实践,选派优秀教师赴少数民族地区支教,把教学工作延展到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做好长三角艺术创作、艺术展演一体化建设任务。

7.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具有上音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不断探索具有上音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党委领导下的三大主体责任建设,以建设世界一流音乐院校为目标,提升战略管理水平。通过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构建,转化为治校能力;通过签订工作任务书、年中年末考核等形式,继续推进全系统考核制度,提升全员工作动能。以《一流学科建设质量控制和引导指标体系》引领艺术学科实现内涵建设和绩效目标管理新路径,以资源配置体系撬动综合改革发展,以绩效、薪酬考核体系激励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以荣誉一体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力建设。做好保障服务工作,切实加强服务与配套能力。加强汾阳路、零陵路校区资源布局与功能整合,完善与提升教学辅助、综合行政管理与教育服务保障,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

同时,学校将分解落实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执行“一岗双责”,做好三会制度议事规则的有机联动,推动“四责协同”向二级系部延伸;探索建立二级系部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体系,形成压力传导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同时,以党建带群建,群策群力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好统战、群团与老干部等工作。发挥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优势,发挥工会、教代会、团委、学生会、妇委、研究生会等共同治理的作用,建设好命运共同体。

8.以“实事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师生服务水平。学校坚持为广大师生办实事作为工作牵引,努力解决师生在学习就业、工作生活、薪酬待遇、福利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各项问题,重视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关心生活困难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关爱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通过大病医疗补助、生活补助金、学生奖助学金、工会帮扶等渠道,切实解决师生实际需要和困难,提升广大教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学校将进一步推进领导班子听课、调研制度,深入听取一线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教师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推进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完善为师生办实事的各项制度。

目前,学校已成立教代会提案委员会,集中收集各类意见及建议,提交教代会审议后,逐项进行落实解决。对于教职工的补充公积金、普通医疗保险等为师生服务的工作,已经纳入“实事工程”,正在抓紧推进中。

各位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说:“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2020年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富于挑战、充满机遇、蓬勃待发。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念,是激励我们奋发图强的原动力;不畏艰辛的拼搏精神和沉着思辨的智慧,将谱写上音迈进世界一流音乐院校的新篇章。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让我们共同担负起当下的建设发展使命,锲而不舍、开拓进取,风雨不惧、奋勇前行,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

最后,祝各位代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