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暨2025影音民族音乐学国际研讨会开幕

发布者:唐天祺发布时间:2025-07-18浏览次数:10



7月16日上午,第四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暨2025影音民族音乐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启幕。上海市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徐梅、第四届影音民族音乐学国际研讨会主席莱昂纳多·达米科、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冯磊以及相关学术单位、上音职能部处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上音科研处副处长徐欣主持。



冯磊在致辞中梳理了上海音乐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音乐影像方面的学术传承与学科建设。上音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运用影像技术保存民间音乐,2019年首创国内音乐影像志研究生专业方向,培养理论与实操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六年来,学校打造的“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品牌联合多方力量,汇聚多国学者研讨。他表示,在人工智能重塑影像生产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思考如何让技术为文化传承赋能,并对展映与会议提出了期待。



徐梅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活动的意义特殊,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影像真实记录各民族珍贵的音乐文化根脉;第二,运用现代影像技术传承面临挑战的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实践,能超越时空限制保存文化财富;第三,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以音乐为共通语言立体展现中华各民族音乐文化及其精神世界。


莱昂纳多·达米科向上海音乐学院的支持致谢。他介绍了本次国际研讨会的筹备情况,强调影音媒介是记录、研究、传播民族音乐学及保护“非遗”的革命性工具。时值国际影音民族音乐学研究小组成立十周年,他宣布将接力棒移交新生代学者,并援引中国俗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寄望其运用新技术捕捉时代脉动,为研究注入新活力。



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策展人程俏俏阐释了影展关键词“生生”二字承载着文化延续、学术生成与未来希望的核心精神,这也正是90余部参展影片传递的深层价值。她特别强调,本次活动是华语影像志展映与影音民族音乐学国际研讨会落地上音,彰显上音跨学科建设的国际认可;吸引大批青年导演与学者参与,展现领域新生力量;更有三位国际优秀学生获资助来华,体现学术共同体的开放包容。



主持人 徐欣


冯磊、徐梅、莱昂纳多·达米科、程俏俏与上音亚欧音乐研究中心主任萧梅、上音发展规划处处长韩斌、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中国民族博物馆非遗部副主任苗滟,联手完成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象征着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基因链条拼图,第四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暨2025影音民族音乐学国际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



由郑君里执导的纪录片《民族万岁》作为开幕影片随后播放。该片于1939年拍摄,1940年在重庆首映后便消失于公众视野,直至2017年经数码修复后重新面世。该片记录了中国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同胞支援抗战、中华一家亲的感人故事,兼具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价值。


本届展映将持续至7月20日,为期五天。除55部精彩影片的集中展映与深度对谈外,还精心策划了“摄像机与音乐感知”工作坊、两场公共论坛以及开放麦环节,并将于闭幕日举行颁奖典礼。展映活动足迹将遍及思南文学之家、上海电影博物馆等多个文化地标。


影音民族音乐学国际研讨会与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同期举行。会议以影音技术赋能音乐舞蹈研究与保护为核心,汇聚全球学者与从业者。与会者深入探讨如何运用拍摄、录音、短视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抢救性记录濒危传统,并探索其在当代的创新传承路径。同时,多部珍贵民族志影片进行展映,呈现传统在全球化浪潮下的鲜活生命力与挑战。

本次活动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上海音乐学院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联合承办,中国民族博物馆、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艺术研究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