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身在上音的师生都能真切感受到,如今我院外事互访、校际合作、大咖峰会、音乐周、高峰论坛……各类国际交流频繁。
上海音乐学院始终与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和音乐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016年,我院共接待2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境外音乐家、学者及友人。
交流涉及的专业包括: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长笛、小号、圆号、长号、大管、萨克斯、单簧管、双簧管、打击乐、爵士乐、吉他、手风琴、指挥、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剧、作曲、室内乐重奏、艺术管理、音响工程等。
引进国际高水平师资
“上音要在国际化领域走在全国音乐高校的前面,增加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话语权。”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在院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
其中,一流的师资是重中之重。2016年,我音及附中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外籍专家共32名。新聘任的长期外籍专家有:音乐人类学教授Gisa Jaehnichen;作曲教授钟永荣;作曲专业专家维克多·赫久尼。
此外,不断邀请世界一流的专家来院讲学。今年第九届当代音乐周期间,47位外国作曲家、演奏家受邀参加,国际频谱大师特雷斯坦·米哈伊带来了他的作品《高电压》,并通过讲座、大师班与学生们充分交流,不仅回答了关于“作曲家模仿”等实操性问题,还有许多他的个人经验,“作曲是对时间的安排,对音乐一致性的安排,不停地思考如何让音乐的东西如何通过乐队传递给听众。”
一句话、一堂课、一次讲座、一场音乐会,与国际级大师面对面,或许会为上音学子们打开音乐灵魂的窍门。
德国科尔歌剧院艺术总监莱茵哈德·林登11月获聘我音客座教授,他亲自指导了声歌系年度大戏——莫扎特歌剧《女人心》的排演。马德里索菲亚王后音乐学院院长,作曲家、指挥家法比安·帕尼塞罗,普利策音乐奖得主、世界知名作曲家周龙等也受邀讲学。
积极沟通、广泛交流,促进国际化办学
过去一年,27位国际一流音乐院校院长及重要来宾赴上音访问交流,包括美国茱莉亚学院院长约瑟夫·波利希、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校董托马斯·汉普森,德国汉堡音乐戏剧大学校长艾尔玛·兰普森,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副院长马修·J·尼克尔,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长科林·罗森、副院长凯文·波特、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院长贝特尔·克拉鲁普等。
无论新朋友老朋友,双方共同谋划建立起新伙伴关系。目前,我院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成立联合学院的合作协议即将签署,双方将筹建一流教学团队,集结最优秀的教授团队,强强联手。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也对与上音的联合办学项目以及未来的各项国际合作充满热切期待,并建立专门团队进行相关工作的推进。
我院根据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与国际重要音乐学院的合作中,力求“理清合作诉求点、明确核心利益交换点、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大波合作协议为未来我院的国际化办学注入强劲力量:与日本昭和音乐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与美国茱莉亚学院、芬兰赫尔辛基艺术大学西贝柳斯音乐学院续签合作备忘录;与伯克利音乐学院合作建立现代音乐院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
联动出访交流,打好外事“组合拳”
2016年,我院共有49批199人次赴1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各类文化交流、访问及演出。
7月1日至2日,原创音乐剧《海上音》在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连演三场,团队一行上百人,包含音乐戏剧系、数媒学院等,演出获得观众及业内高度赞赏,“在亚洲可以看到如此强调东方色彩的表演还是很高兴,希望再接再厉,期待《海上音》走向世界!”
副院长廖昌永9月对日本昭和音乐大学的访问,再度开启了我院与昭和的年度系列合作。10月8日、9日,由日本昭和音乐大学与我院合作演出的莫扎特歌剧《女人心》在日本东京演出获得成功。
11月5日至11月27日,张巍教授带领作曲、民乐、钢琴及东方乐器博物馆等多个专业的师生一行24人访问汉堡音乐戏剧大学,并参加“2016中国时代”艺术节的系列学术活动。
多系联合、以项目制的形式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是我院对外交流的重要举措之一,“外事工作要打组合拳,统筹安排,实行项目管理制,建立外事工作联动机制,各系部要进行整合并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动性去进行设计。”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艳强调。
此外,去年我院有126位学生获得资助,分别赴十余所大学、院团学习实习、演出及参加比赛,学生通过走出去既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拓展了国际视野;同时藉由海外生活的经验,培养了独立自主的精神、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
对接国家文化战略,开展双向互动
我院紧紧对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利用各种途径将中国音乐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宣传提升我们的品牌。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上音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合作项目,充分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今年4月,上音发起创办了丝绸之路音乐学院院长论坛,来自11个国家、14所院校的院校长参会,大家分享了各自国家的成就,展示了合作意愿。此次论坛签署的《联合公报》总结了16个字:“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旨在通过多样性的音乐教育合作,使作为文化交流象征意义的“丝绸之路”继续延伸,孕育音乐创造的内在活力。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五个月后,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率团赴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参加该校建院150周年庆典,并作为院校长代表进行祝贺发言,希望上音与柴院友谊能够历久弥坚。此次访问,是对4月丝绸之路院长论坛的一次回访,上音与柴院的合作交流将籍由丝绸之路的纽带和院长论坛结下的交流情谊,源远流长。
继举办院长论坛后,10月上音又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单位国际传统音乐学会共同主办专题研讨会,今年的主题是丝绸之路上的鲁特琴。这是一种弹拨乐器,在丝路沿线各国各民族之间有非常丰富多彩的样式,本质上充分体现我们文明和文化上的分享性和“一家人”的特点。
此外,多项国际峰会、论坛在我院举办,国际打击乐节暨第一届IPEA国际打击乐比赛邀请到9位活跃在国际打击乐坛的演奏家和教授;2016上海音乐治疗国际大会成为在上海举办的第一次高端国际音乐治疗会议;2016中国(上海)现代爵士乐教学研讨会邀请到来自美国、瑞典及匈牙利的20名国际一线爵士乐演奏家和国际重量级爵士乐教育家加盟;上海音乐学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北欧弦乐四重奏一行7人受邀参加了本次音乐节。
不少国际院团也走进我院舞台,包括匈牙利哈尔莫尼亚女子合唱团、圣彼得堡音乐会合唱团、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学生合唱团等,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师生带来室内歌剧《爱的真谛》。
我院2017年的外事工作将在新的理念下继续推进,力求为学校全面的教学改革工作、教学课程体系的梳理重构、精英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