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新学期的第一次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同志作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讲话,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方位、方针作了全面阐述,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在上音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历史关头,全院师生员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只争朝夕、勇猛精进,达成建设世界一流音乐院校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讲话整理发表。
同志们:
2017年是喜庆之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还将迎来学校90周年校庆。同时,今年是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一步”的收官之年。
着重强调四个“坚”
我们今天干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完成一个系统工程,就是牢牢锁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建设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音乐院校。我们可以自诩为世界一流,但实际未必如此。所以,我还是要着重强调四个“坚”:一是坚持办学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二是坚定办学目标。如果做的事情看似热闹,但无助于实现一流的目标,这些工作就不是我们要的,希望同志们要有清醒认识。三是坚守优良传统。四是坚决改革发展。
上音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骄傲的东西,但不要忘记,没有一个传统可以管一辈子。百年老店,一百年前就是现在这样子的吗?至少现在年轻人眼里的所谓老上海,在我们这个年纪看起来当年不是那回事。真正的传统,是在一代人里面通过艰苦奋斗达到一流的高度。比如早年萧友梅先生、黄自先生拿了欧美作曲的方法来开创了我们中国新的音乐创作道路,这就是我们的传统。今天我们要争世界一流,不仅仅是恪守优良“传统”,一定是要坚决改革创新发展。谈到改革发展,有的同志可能会感到振奋,有的同志也会感觉到迷茫困惑。所以我想我们还是要统一思想,坚定改革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上音建校百年之际,建成世界真正一流大学。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从2015-2017年,主要是做战略布局。今年工作做好了,明年就进入到第二步的阶段。再干三五年我们的路就开阔了,汾阳路校区现有校舍面积全部算起来6万平方米,三年以后少则翻番多则不可估量,会迎来大发展的空间,来到向顶级学校冲击的出发阵地。所以今年的工作尤其关键。2017年有多少时间给我们工作,实际上有效的工作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必须紧锣密鼓地干,不能搞形式主义的工作,而是实质性地推进。同志们要习惯于这种只争朝夕、勇猛精进的新的上音精神,没有这种精神,要创一流绝无可能。
深化综合改革,系统解决深层次问题
2017年我们要做什么?今天下发了学校的全年工作要点。这个文件汇总了方方面面同志们的智慧,汇总了各个系部有价值的工作,但我觉得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从各个部门支系的经济学,变成学校的宏观经济学。回到这三年的布局,给同志们再作一些回顾。我很希望同志们能了解这里面的含义,尽管我们做了布局,内在的质量很多是不高的,预期的效果没有完全实现。为什么呢?综合配套没跟上,布了局也未必能出结果。
比如学校搞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从章程到学术委员会,各种各样民主机制的建设,为什么感觉效果不彰?因为没有配套机制。配套机制包括头脑层面,也包括现实层面。头脑层面有很多问题,到现在为止,包括很多年轻干部,意识里还看重身份概念——是什么身份,什么资格?而不去讲业绩和能力。讲身份只能证明过去,讲业绩才能带来效率,对不对?只讲身份的社会,它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把人分等的。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社会,哪有什么身份限制,谁能做出突出的贡献,谁能够为历史所书写,谁就为大,没有什么身份之说。真正以事业发展为导向,我们上音人一定要对此形成共识和共鸣。要是不能在这上面做一些看上去有点得罪人的事情,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是很难解决的。再比如学术民主,并不是有了学术委员会,学术民主就自然生成了。公平的原则、对创新的容纳、对新人的推重奖掖,都要有更好的制度保障。
学校是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在做。最近在管弦系深入调研,初步找到了一些比较成系统的解决办法。后面还要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地解决学校深层次运行的问题。希望负责学校制度建设的部门,能够把学校更深入的运行机制布局起来,把更能体现效率的办学民主、专业治学很好地推动起来。
再一个,人才工作是立校之本。学校必须有一些担纲领衔的人物。我们上一辈上音人是多么辉煌,说起来哪个专业,随便报出几个名字,都是赫赫有名的。今天我们拿什么跟人家比呢?所以,我们一定要以极大的热情去助推老师们成名成家。《汤显祖》的演出我感受很深,学生演的时候也有掌声,但是昌永出演的时候,掌声雷动。我们上音要的就是这样一些有艺术号召力、感召力的大家,今天不是太多,是太少了,这就说明办学上出了问题。
当然我话说两面,也有一些老师的积极性有问题。“双馨双成”的项目放在那里,很多老师不来,为青年教师做的“音才辈出”计划,有些同志申请的时候蛮积极,做着做着就放弃了。30岁的时候就自我放弃,40岁的时候怎么办?作为学校来说,一定要和青年教师讲清楚:请不忘初心,你已经学了这个专业干了这行,只有在艺术道路上勇猛精进,干得像样一点,才对得起当初学这一行。我不能接受有些青年教师说,算了,钱也不多,我就不干了。我不相信一个不作为也不想作为的人,可以在一个世界一流大学里面为人师表。所以我坚决地希望青年教师好好参与到学校的事业发展中来。
从学校来说,一定要本着爱护人才,推动人才辈出那种心情去工作,不为一时的困难,影响我们干事业的激情。上音,我们从来都是要积极向“上”,没有向上的东西我们谈什么“上音”。这是关于人才。
再一个就是教学改革。根据各个阶段和发展层次,附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生、青年表演艺术家怎样培养,难道不需要有一些量身定制的课程内容改革吗?在一些综合性大学,哲学系学生必须上历史系的古典文献课,西方哲学史专业的要学西方经典英文原著课程。我们学校要好好地探索课程的改革,希望系部都好好研究,怎样把课程设置得更加合理一些。从学校来说,要很好地提供一些公共课程,思想性的、文化的、综合的。不可能指望一门课解决所有问题,但它是一个象征,我们宁可在这样一些通识性的课程上多投放一些力量。
再一个关于学制、培养模式,都有改革的必要。去年教务处很努力,推动了艺术实践的改革,尝到了甜头,做出了成绩,但是真正对照艺术教育的规律、国际上的办学经验会发现,还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举个例子,我在访问维也纳时碰到一个沈阳音乐学院出身的人在读研究生,他说这里一年有六个学期,有基础课程训练、专项音乐会训练、艺术季训练,完全根据音乐人才培养来设置,很符合艺术专业教育特点。上音也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希望各个系科踊跃报名,开展改革试点。
“高峰高原”必须出标志性成果
学科建设问题,也是学校立身之本。学科是怎么来的?是通过回应专业领域里面的问题,求得了答案,形成了一批专家队伍,形成了一套机制后,自然而然形成的。干久了以后,都不知道我们学科是怎么来,以为是从来都有的,分派进去就是了。实际上,一百年前很多学科是没有的,都是打拼出来的江山。世界一直在变,一成不变的东西难道不会被淘汰?我们的学科建设一定要有新的理念。只有抓住问题本质,才能搞好学科建设。
“高峰高原”计划给了学校很好的机遇,我们首先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是要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去年根据现有学科布局分配了一些资源,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经过一年多实践,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项目报了也做了,但是高峰高原真正的目的意义达到了没有?标志性的成果在哪里?一流专家的一流工作在哪里?对专业发展、学科发展的引领性,在全国不可替代性的工作价值在哪里?能不能对财政有所交待?
一流水准的工作,才是“高峰高原”,一般的学科建设,那叫过日子。“高峰高原”的成果最后是要能够经得起各方检验,能为上音赢取更大资源回来的。1月4号市里来检查工作,《汤显祖》正在彩排。《汤显祖》这个项目我们可以汇报:这个剧整合进来500万资金,实现了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并且出人出作品,推动了教学改革,产生了社会效益。这就是系统思维。
今年学科建设不少团队的经费砍得比较厉害,分管领导压力很大。我替班子同志讲讲话。我的观点是,钱要大大方方给老师,但老师们用钱也要改变观念。如果是出访,要惦量一下,是一般性的交流,还是代表着一流学科的意义,产生实质性成果?如果是演出,对学科建设有什么帮助?如果是写书,是一般性的,还是能够写出像当年前辈那样的作品,是传世之作?学校要上水平,需要标志性成果,希望各位老师的成果能够体现上音学科建设的一流水平。
我挺一下分管的三位校领导,你们满腔热情地支持大家,但有一句话不要松口,请项目团队的负责人告诉学校,申请项目是不是有行业引领性,“高峰”“高”在哪里?至少是国内同行没干过,填补空白的事情,那不是“高峰”好歹是个“高原”。如果都没有,我们只能用过日子的经费做,就不是“高峰高原”的事情。
通过战略性布局,实现世界一流的办学目标
下面我来讲讲学校的战略性布局。我们布的是一个制度的局,但制度可以说是最顽固的一个东西,我们要采用一些新的分配方式来激活。现在有一点点变化,是在增量里做的。但是我们的增量目前还相当有限,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有更大的盘子,那我们就能够按照新的机制办事情。
目前的分配方式上存在一定问题。如果在分配上我们还是按照早年草创阶段的模式,按工分走,就是按课程走,弊端大家都很清楚,最后就是无限制去撑课时,结果一定是有些课是放水的。学校管理虽然不可能像企业那样,事事较真,但话说回来,任何一个单位长期不较真,那么这个单位难以存继。听上去好像林在勇同志说话很不客气,其实我看到了山的另一边,学校的目标是实现世界一流,但如果不迈过这个坎儿,没法实现一流。
在艺术领域里,有很多新鲜的经验感悟、新鲜的特色禀赋,会有各种各样新鲜的创造,学校如果不改变过去单一的标准、机械的办法,就无法体现我们全体教师的真正价值。在我看来,艺术领域应该是野无遗贤人人都是人才。用一个标准衡量总会有高下,但从不同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太可惜的是,我们以往不能给那些不同的长处设立一些评估办法。学校综合改革就要推动建立真正符合艺术发展的、百花齐放的,推动多出人才、多出成果这样一种新的业绩认定评估办法。
今年的这一局一定要布好,要解放生产力,释放巨大能量。希望全体老师看过目前的“三投入”办法,会感到所有人都得到了更大的解放,即便是那些看起来相对利益暂时受损的人。其实解放了别人就是解放了自己,我们就获得了更大的空间,这一点是非常符合哲学辩证法的。
再讲一个布局。一定要通过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的方式,容纳更多创造性的工作,推动形成具有鲜明上音特色,在全国有引领地位的标志性工作。我们不必提什么口号,但是我们的工作一定是体现自身的独到价值。凡有独到价值之处,必在高研院里有生长空间。
再一个,要通过上音英皇联合学院,把上音传统强势表演学科精英人才的培育,真正放到国际平台上,同时促进对学生的分类培养,提高学生符合社会需求的能力。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毕业以后没人要,怎么对得起他们?评价一个学校办学质量有很多排行榜,但就业率始终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我今天上午在另外的场合讲,要多给学工部拨点钱,学校的经费多花点在学生身上。如果上音的毕业生能多进全国一流院团,难道不该支持一下吗?所以这一点也是布局上的事情。
再一个,学校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几个学科板块,从艺术表演学科到理论学科,都应该与国际接轨,这也有利于我们更多地吸引人才。在教学体系、课程标准、人才培养规格上,与世界一流院校要站到同一个平台上,未来再进一步,把中国文化的特色充分体现出来,站得更高。但是如果没有接轨,就谈不上更上一层。学校层面在布局,请各个系部也都更加积极一点。
学校的平台大了,一定会给我们每一个老师更多的机会,包括在现代音乐、流行音乐各方面,我们都要有自己的生长点,努力做成柯蒂斯,努力做成朱莉亚,努力做成新兴的,像波士顿伯克利这样一个现代音乐大学。如果是这样,上音人一定会对音乐艺术、对音乐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也都能不枉此生了。
学深悟透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
这个学期要请大家特别关注,去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总书记讲了3小时20分钟,讲得非常深刻全面、有突破性,我们要好好学习领会。这个会议是中国高等教育30年来又一次重大事件,在布局、评判标准、发展目标上都有新的要求,我们如果不能在这当中站稳立场、明确方向、摆正位置、走好步骤,是会落伍的。所以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包括总书记在文代会上的讲话精神,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学校今年在党建、治校、办学各个方面都会渗透思想文化建设。
今年有90周年校庆。上音90周年最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总结经验思考当下,向着未来去勇猛精进,所以校庆绝不去搞纯庆典的会议。学术性会议,包括国际会议,也都要想明白:这个会非上音开不可吗,如果上师大音乐系也能办,我们就不要办。校庆绝不把重点放在庆典怎么搞,而是看这一年有多少成果可以拿出来向前辈汇报,告慰前辈,可以拿出多少艺术精品向大师致敬。要力争能够拿出一些在上音120周年、150周年时能被提及的东西。
我们还要扎扎实实为社会真正做点事。上音有一个好传统,星期音乐会,为什么不能恢复起来?周末贺绿汀音乐厅向社会开放出来,欢迎老百姓来,我们把上音围墙打开,做点服务社会的事情,同时为学生多提供一个锻炼实践的平台。在校庆90周年之际做好这个事情特别有意义。我们这样一个中国最早的音乐高等学校,原来很多人并不了解。但等他来了自然就知道了,看一看上音在做什么他就明白了。所以我们要做实事,真心实意地为社会作贡献。
上音还要服务好国家战略。东盟是中央“一带一路”重要的一块,东盟连接西南地区。农村的艺术教育普遍缺师资、缺教材、缺资源,学校正在策划,要把我们的音乐课程通过网络远程服务西南边远地区的基础教育。明天高研院要跟贵州省玉屏县签一个协议,发展箫笛文化。什么目的?因为笛子很廉价易于普及,有助于偏远地区的艺术传播,上音要做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上音和全国其他专业院校一样追求高精尖、高大上,但是上音也可以俯身为人民、为大众,为偏远地区做事情,我想这些就是上音格局的体现。
再讲到学生培养,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去采风。最近以作曲系同学为主的青年作曲家社团要去广东采风,去实地感受虎门硝烟的情境,加深对历史、国情的认知,这样才能培养出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创作人才,才能出一些接地气的好作品。这件事上老师们应该带头。近期要开全校创作工作会议,欢迎大家都来参加。我们要拿出一些精品力作,否则怎么向校庆献礼呢?每一个系都要好好考虑。比如今年是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新四军成立80周年,能否在前年新四军项目上作些深化?原创项目多了,对创作、表演、人才体系化培养等都会有拉动作用,而且会形成一些学校发展的机遇。
只有生命的绽放,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奖赏和礼赞
每个学期我都要讲,能够工作的有效时间很短,希望大家各自抓紧时间,只有工作的成果,才是对我们最大的奖赏,其他的名利说穿了都不是真正有价值的奖赏,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只有生命的绽放,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奖赏和礼赞。一个人不可能把能力、生命储存起来,分分秒秒地过去,最后什么东西都存不下来。作为党委书记,我号召大家,让生命变得有价值,让生命绽放,得到生命的礼赞。
上音当前面临绝佳的发展机遇,最近又会有许多重大喜讯。所以最后还有几句话要嘱托:方方面面都非常支持上音建成一流大学,甚至可以说是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但真的拿到了那么多的资源,接下来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回馈这样的支持。
上音一定要形成一种全面的、多元复合发展的态势,才能不辜负这种信任和托付。从院领导班子开始,全院上下都要深刻自省和自我鞭策:我们的心态和精神状态都足够了吗?对待问题和困难,是不是都能开拓进取、勇于担当?必须要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国音乐舍我其谁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好。
新学期,希望全体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不忘初心、共同努力,坚定地向着办学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谢谢大家!
(2017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