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义
上海音乐学院与世界最成功的当代音乐创制“航母”——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合作,联合建立上音伯克利现代音乐院,以期充分发挥对当代音乐人才、资源、产业的调动与再分配能力,打造具有中国风范的当代音乐创作孵化中心。
上音人对当代音乐发展有着敏锐的感知并进行了全新的战略性思考。以面向现代的姿态去拓展上音办学新格局,把准中国社会和音乐文化的变迁,做好中国文化和中国高等音乐研究,继续引领中国高等专业音乐学科建制与发展。
上音伯克利现代音乐院的建立,推动上音乃至中国音乐界密切跟踪有着巨大音乐市场前景、巨大音乐人才潜力、巨大音乐创作活力等音乐样式繁多、综合实力强大、体现现代音乐成长的国际一流高校发展态势。通过五到十年的建设,让上音当代音乐的创研完全融入世界音乐学科前沿。
上音伯克利现代音乐院在建设中所关注的内容,所能体现出来的理念,所能运用的技术方法,所能联系的音乐人和音乐大众,将重新定义与审视对当代音乐的理解,也将给音乐艺术产业带来新的希望,给音乐人、音乐欣赏者、人民大众带来新的希望,给音乐高等教育本身带来创造活力。
上音伯克利现代音乐院的人才观将充分体现生长性与包容性,以吸引、培养和发现未来能开创、引领当代音乐发展潮流的优秀人才为目标。现代音乐院欢迎能够带来音乐生活的新鲜经验、能够进入到现代音乐生活的前沿上去的人。不一定单纯依靠名人,更要依靠年轻人和“边缘人”。这里的边缘人指的是在主流之外但又有着创作活力的优秀人才。现代院将建立科学合理的成败考核机制,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其衡量的标准就是能否有音乐市场,能否与国际真正接轨和直接对话。上音通过与伯克利这样最高端的学校合作,实现未来中国音乐产业人才的国际性培养和国际性储备。
二、路径
(一)关于招生与课程
1.联合招生与培养。
双方联合培养,学分互认,颁发两校学位证书。
2.引进伯克利核心课程系统。
引进新的音乐技术,新的音乐表现方法,新的音乐教学手段,新的音乐教学技术支撑。
(二)关于人才培养与引进师资
1.于上音设立“伯克利讲席教授”。
伯克利在学期第2周-14周(除去第1周和第15周)选派教师前往上音讲学,为期1周。涉及课程有:爵士表演、音乐制作、爵士视唱练耳。
2.选派上音青年教师赴伯克利专项进修(音才辈出)。
3.学生互换,选派上音优秀学生赴伯克利专项进修(音才助飞)。
(三)系列艺术实践
1.“上音-伯克利现代音乐夏令营”。
时间:2017年8月。
招生项目:爵士表演;音乐制作与录音。
招生人数:40-60人。
2.组建“上音-伯克利联合爵士乐团”,举办联合巡演、讲座。
时间:6月中旬-6月底,为期2周。
3.2017上音国际电子音乐周(10月)邀请伯克利师生参加闭幕式演出。
4.2018春季学期开始,组织“现代音乐联合工作坊”(电子音乐)。
5.上音音乐剧系与伯克利波士顿音乐学院联合制作演出音乐剧。
6.探讨联合举办“上音-伯克利现代音乐节”。
一年在上海、一年在波士顿。
内容:大师班,讲座,联合排练,演出。时间为1周。
(四)邀请并促成伯克利相关音乐生产领域项目落地上海
与上海市地方政府合作,联合建立上音科技园。先期建立以项目为基础的制作中心,最终促成承载伯克利相关音乐生产的实体产业或实验室落户上海。上音学生进入合作项目,以高起点进入实训阶段,尽快融入音乐产业终端。从而,也终将影响学校办学与产业终端需求的密切关系。
(五)联合打造相关品牌教育培训项目
利用上海音乐学院和伯克利音乐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无形资产,与有社会担当和公信力的文化企业采取有限合作的方式,对当下音乐生活中有迫切需求的相关领域进行高端音乐人才培训。
(本文根据讲话整理,整理人:冯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