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稿
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圆满落幕
上海音乐学院承办项目亮点不断获各界盛赞
4月28日,当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奏响最后一个音符,台下观众的掌声爆发了,一如60年前,它在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后得到的反馈。一甲子的故事和情感,在这一刻、在“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纪念《梁祝》60周年音乐会”上,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相互致意。这是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动情时刻,也是其重要承办方上海音乐学院献给无数爱乐者的一份大礼。
包括这场音乐会在内,本届上海之春上海音乐学院承办系列演出,以“春之众乐”“春之羽翼”“春之印记”“春之韶华”为主题划分成四大版块,节目多达10台12场,高雅与亲民并重,经典与创新同存。因为主题鲜明、亮点不断,它们也受到业界和市民盛赞:有情怀、有艺术。
四大“春”版块各具特色
上海之春,艺术的春天。上音承办系列演出从策划组织阶段,就固定以这四大版块为主题安排节目。最终的结果,也证明这样的划分,主题突出、特征明显。
“春之众乐”版块是以上音学生乐团、歌唱团、打击乐团等年轻音乐力量为主体,展现青春音乐团体的活力。今年推出的“聆听春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专场音乐会”以中外不同创作手法和形态的作品,呈现春天来临时自然万物的变化,很多作品在上海尚属首演,由世界合唱冠军团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女声合唱团及该系混声室内合唱团共同演唱,格外生机盎然。
“春之羽翼”版块则集中推出上海音乐学院优秀的新人新作。今年推出了上海音乐学院联合德国克伦贝格学院共同培养的中提琴优秀青年演奏家沈子钰个人专场“春峰之钰—-遗忘·经典中提琴专场音乐会”,从一个侧面展现上音在音乐人才的扶植与培养、为青年演奏家提供发展舞台的成果;展现中国民族音乐时代精神和气韵的“春天的律动(六)——上海音乐学院民乐新人新作专场音乐会”,独奏、重奏作品演奏为民乐系优秀师生,民族管弦乐合奏作品由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演奏,并由民乐系重合奏教研室主任、指挥家吴强教授执棒;“中国声乐艺术研究中心专场音乐会:为你歌唱——中国艺术歌曲百年(三)暨上海音乐学院首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获奖者音乐会,则是缘起2018年11月,在享有“亚洲第一男中音”美誉的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教授推动下,首届上海音乐学院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成功举办,在今年的上海之春舞台,廖昌永教授甘当绿叶,带领首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获奖者们,为观众呈现了这台美轮美奂的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
“春之韶华”版块,凝聚展现了上音一批风华正茂、中坚力量的音乐家们的艺术成果。今年推出的由上音老、中、青三代享有盛名的歌唱家同台演唱,以“祖国,我亲爱的母亲”为主题的“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声乐新作品音乐会”则在展示上海当代音乐作品的创作成果以及上音原创实力基础上,推动“中国声音”的传播;跨界融合艺术剧场《东去西来》以音乐为核心,结合多媒体视觉、装置艺术的创作思路,共同塑造戏剧特征的音乐剧场概念;“中西交融——维也纳二十世纪乐团音乐会”则演绎了勋伯格的《月迷彼埃尔》以及中国作曲家的新创作作品。
“春之印记”则集中展示了带有经典传承意义的作品及与上海之春有深切渊源的音乐家、作曲家的作品。该版块包括了“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一):协奏音乐会以及“小提琴中国作品百年经典”(二):独奏齐奏音乐会,两场系列音乐会。音乐会呈现了自1920年起100年以来的经典中国小提琴作品,是丁芷诺教授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此外,作为本届上海之春闭幕音乐会,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纪念《梁祝》60周年演出以纪念这首从“上海之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传世佳作为主题,向经典致敬,为“春之印记”版块刻上非一般烙印。
力推新人新作不忘初心
作为中国艺术人才的“蓄水池”,上海音乐学院参加上海之春,初心从未改变过——扶持新人,力推新作。
即使是闭幕演出——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纪念《梁祝》60周年演出,看似致敬经典,背后亦有新意。音乐会上,演绎了《梁祝》作者——作曲家何占豪、陈钢后来创作的其它作品,两位作曲家都曾表示过类似的理念,“除了向经典致敬,我们如何创新和再造?”此外,压轴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则由首演者俞丽拿老师的学生陈家怡担纲独奏。这两点,都集中展示并进一步凸显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之春”传承经典的责任和使命。
“《梁祝》的诞生是中国音乐界的骄傲,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骄傲。不仅诞生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也是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办节宗旨最好的体现。”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教授高度评价《梁祝》,但他更加肯定的,是其背后的深刻意义,“当时,创作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何占豪26岁,陈钢24岁,首演者俞丽拿才19岁。在它诞生60周年之际再度演绎,致敬经典,致敬大师的同时,也体现上海不断力推新人,力求文化传承的特点。”
廖昌永教授自己,也在践行这一理念。本届上海之春,他取消了原定的个人独唱音乐会,甘做“绿叶”,让首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的获奖者成为“主角”,给他们专门办了音乐会。对于这个举动,很多乐迷深感惋惜,但廖昌永本人表示,“我是想带动更多的中国年轻人参与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推广行列中。此次和这些非常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们一起登台,一是给年轻人在舞台上展示的机会,让更多的观众了解、认识他们;二是想鼓励年轻人加入推广、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行列,弘扬、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数据就能说明这一切的努力。在本届上海之春上音承办的12场演出中,一共推出了新作27部、新人37位,传承延续了这个优良传统。
为祖国歌唱奏响时代强音
除了“推新”,上音也从未忘记艺术的职责,为祖国歌唱,为人民歌唱。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上音也特别创作了一台“祖国,我亲爱的母亲”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声乐新作品音乐会,新创作多首兼具艺术品质与传唱性的音乐作品,作为献给祖国母亲的特别礼物。
这些新作或取材于现当代著名诗作,或是新创诗作,展现了祖国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也诉说着作曲家们对祖国的深情眷恋。《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爱这土地》《我用残损的手掌》《乡愁》取材于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舒婷、艾青、戴望舒和余光中的同名诗作,作曲家为这些充满着对祖国深情的诗作谱曲,同时融入了自己对于祖国的深情厚意;《热与爱》《我们的理想》《祖国之恋》《中华,光辉的太阳》《祖国》《沁园春•国庆》《一湖春天》《中国道路》做出了对时代和未来的歌颂,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母亲的祈福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同时,作曲家们也不忘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像《蒹葭》取材自《诗经•秦风》,《狂草》的部分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书法。上音作曲系系主任周湘林教授介绍说:“作曲系理所应当以专业所长献礼祖国母亲的生日。”
为了给祖国母亲献礼,虽然是作曲系主导的音乐会,但声乐系的众多大牌歌唱家,也都欣然加盟,让这场新作品音乐会更加熠熠生辉,其中包括有“中国飞来的夜莺”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等等。周湘林教授透露,这些歌唱家联袂登台,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祖国放歌,并期待着在这些歌唱祖国母亲的新作品中,多一些经典。
除此之外,中国艺术歌曲百年音乐会也有同样的出发点,它取名“为你歌唱”,就是为祖国而歌唱,歌唱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歌唱革命先辈们的付出,以此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表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场音乐会,不仅是歌颂时代,同时也是歌颂传统文化,“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从未断流、从未干涸的原因,是语言、是文字的传承,而音乐家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对我们的文化表示尊重。这场音乐会都是新创的作品,我们要支持原创作品,推新人推新作,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作曲家、歌唱家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原创中国作品的创作中来。”
艺术为民打破高校藩篱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着重强调,文艺工作者要“以人民为中心”。上海音乐学院一直牢记使命,在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期间,打开学院大门、发挥专业优势、体现高校服务社会职能。通过丰富的活动、多样的形式,包括升级了备受市民好评的上音“音乐开放周”,并对重要演出在10多家主流媒体平台进行了网络直播,进一步突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藩篱”,引导更多人欣赏音乐,爱上音乐。据统计,仅艺术歌曲和声乐新作品两场音乐会的音频、视频直播,在线观众、听众就突破了百万人次!
作为一直深受上海市民喜欢的上海音乐学院品牌活动,第五届“音乐开放周”的主要活动在4月13日-19日期间进行。本届开放周共计安排了162项(场)活动,数量较之去年增加了88项(场),在院内的贺绿汀音乐厅、校史馆、教室、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等,以及院外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美琪大戏院等场地,特别策划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音乐会、讲座、排练等内容,采取预约领票的方式向广大市民、学生开放。除音乐会及场馆参观系列以外,还开放课堂,选出部分课程对上海市的相关音乐院校师生开放;精选出部分“上海之春”的正式参演项目对广大学生、市民开放,参与大师排练全过程,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开始,上音利用专业优势,将开放周项目以延伸形式向长三角地区、革命老区辐射,并突破7天时间,逐渐将开放周概念引向了开放季、开放年。作为开放周延伸项目“上音大师系列”及“上音与中国高校校歌”还将在上海(中国共产党发源地、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爱国音乐家的诞生地)、赣南(中国红色音乐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地)各举办一场“致敬大师——上音校史系列讲演活动”,并在安徽、浙江、江苏三地各举办一场“上音与中国高校校歌”专题音乐会长三角巡演活动。
在各项演出、活动的传播上,今年上海音乐学院也多点开花,亮点多多。整个上海之春期间,主流媒体报道上百篇,实现了东方卫视等强势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主流大报、澎湃新闻等主流新媒体平台的全覆盖;精心制作了电台广告,在上海广播第一品牌——上海新闻广播(990)全天滚动播出;此外,宣传还利用了青年人喜欢的平台和手段,在上海发布、文化云、文化上海、橄榄古典、海鸥经典、第一教育等多个极具影响力的平台为上音“发声”,阅读量超过10万;对精选的重点音乐会,在爱奇艺、优酷、喜马拉雅、看看新闻网、上观、梨视频、咪咕、音悦艺道、添翼申学等强势网络平台进行了音频、视频的网络直播,总收视、收听人次突破百万。
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已经正式落幕,但作为上海乃至中国艺术人才培养和作品创作的“源头”,上海音乐学院的艺术大幕则永远开启,上音人也将继续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彰显中国文化自信,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