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伟业百年风华 启征程重任在肩
——在上海音乐学院七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21年3月31日)
廖昌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2020年以来的行政工作,请各位审议。
一、2020年行政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音乐教学被迫转到线上,全世界艺术交流更是遇到严重冲击。在院党委领导下,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文艺工作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四史”学习。学校以“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建立、完善以党建为引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筑“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体系,积极展开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经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学校成功打赢疫情防控校园阻击战,构建“云上音”线上平台,顺利完成“师资队伍建设年”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年”的“两个年”目标,音乐与舞蹈学“软科”全国排名第一;学校民生建设再上新台阶,实施补充公积金,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互助保障、补充医疗理赔,提高敬老节慰问金等。
一年来,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改革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艺抗疫、化危为机,拓展人才培养模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完善院-系二级防控体系和校地-校医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同时,学校鼓励师生发挥专业特长,通过作品讴歌抗疫英雄,展现使命担当。多部上音人的原创音乐作品获国家级项目出版,在“学习强国”等各大平台得到广泛传播,学校还主办抗疫艺术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与武汉音乐学院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开展“沪鄂同心”云辅导项目等;学校教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也为抗疫工作积极捐款,奉献爱心。
同时,学校主动化危为机,率先推出“云端艺考”,并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平台与网络教学工具,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全面实行“线上教学”;开设“移动图书馆”功能,推动“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去年下半年,在上级单位批准的情况下,学校全面恢复线下教学,顺势简化相关办理流程,保障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安全开展。学校积极探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云上音”网络平台,推出线上音乐会、艺术实践、作品排演、专家讲堂等,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社会大众。2020年,学校获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上海市级重点课程4门,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3项;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就业率达99.71%,位居全市高校第二。
(二)关注师资、聚焦人才,落实“两个年”建设目标。
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学校在2020年开展了“师资队伍建设年”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年”的“两个年”建设工作,结合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和“四史”学习,继承、创新,传承、发展。经过一年的努力推进,党的教育教学思想在上音进一步落地生根,学校办学定位、学科布局及相应建设措施更加明确;所有教学系部完成《发展白皮书》撰写,进一步精准对接学校战略规划;完成首批试点单位战略管理体系工作任务书签约,并迅速产出一批增量成果。经过“两个年”的建设,学校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地落实,人才培养核心地位更加稳固,人才强校发展战略愈发生机勃勃,并逐步形成了“十四五”规划初步方案。
2020年学校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人、入选省部级人才项目4人。学校出版《师说载道》一书,传承上音传统学脉,进一步弘扬德艺双馨、德高望重前辈们的精神;上音附中举办“汝洁教授60年教学笔记出版活动”和“周彬佑教授从教60周年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发掘精神动力和优秀传统,引领中青年教师传承、前行。学科建设方面,学校顺利完成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迎评工作。院领导、各学科建设责任人以及相关的系部领导、工作专班、三个一级学科纵向的队伍等展现出联合作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整理、汇报、展示、总结了学校学科发展建设的大量成果。
(三)精研思政、深化改革,探索创新德育内涵。
本年度,学校以音乐艺术为抓手,积极探索艺术院校育人模式创新。学校深化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广“音乐思政”创新育人模式。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第十一届全国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红色音乐文化论坛、第四届全国音乐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协作论坛,努力践行全国艺术院校马院引导者。学校党政领导分别以“聆听时代声音,精品奉献人民”、“时代洪流中乘风破浪,中国大地上谱写华章”等为题,主讲思政公开课;学校以献礼建党百年为主旨,秉持“红色精神、专业特色、时代风范”的精神,拍摄完成首部8K全景声歌剧电影《贺绿汀》,角色全部由我院师生出演,成为一堂生动的“四史”教育课;学校各学科大联合,复排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并通过“云上音”网络平台将学校双一流、高水平实力和“音乐思政”独特模式传播到五湖四海;学校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合作新创的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古乐新声Ⅱ—<伊州乐>印象》首演,有超过五个国家的2万多人参与网上观看。
(四)植根红色、赋能音乐,艺术科创对接国家战略。
学校凝练红色基因,进一步推进富有特色的艺术科创工作持续推进,赋能成果输出。“科研创新培育基地”工作持续开展,以专家讲座、专题研讨与信息报送等形式,传递、交流创新观念与创新领域。开展相关项目培育与资助工作;强化各级各类项目的过程管理与服务;扎实推进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智库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等。2020年,我院《中国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研究》获批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此外,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1项。12月,学校牵头联手长三角区域内16家单位,在上海发起成立“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签署《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上海宣言》,助力世界级城市群文化建设。合力探索长三角区域包括音乐教育一体化、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一体化、艺术创研一体化等在内的一整套体制机制和路径模式。此外,学校不断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加强对博士后合作导师的遴选,出台政策性文件,博士后的科研产出有了较大增长,对学科建设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五)交流互鉴、打造品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2020年,以“中国艺术歌曲百年”为契机,学校结合自身历史积淀与各专业领军人物,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索一条契合国家文化战略、符合学科建设发展规律、多学科联动的新路径,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11月,学校主办“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国际艺术周,首发“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大系”专著、教材系列丛书,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创作、交流、推广和传播。
学校一直致力于将“上音”打造成文化名片,持续推进“上音”品牌建设,加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去年,学校积极探索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国际交流运作方式,通过“云上音”等线上平台,加强对外联络,邀约国际高水平音乐院校共同打造网络交流活动,面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积极展示学校的艺术成果和师生风采,并探索全球音乐艺术交流合作新局面。学校通过互联网参加2020年太平洋音乐学院联盟峰会线上会议、主办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艺术家咨询会议,参加市文旅局“情系青春·乐聚上海”对台线上交流活动等;学校启动“学在上音”项目,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担负起为中国、为世界培养音乐艺术人才的任务。全年共完成7批13人次赴德国、意大利、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交流访问手续办理,推进与3所外国协议院校的校际交换生工作,完成2019国际组织实习项目结项。2020年共有来自5大洲30个国家的不同办学层次的留学生103人次,其中学历生88人次,占比85%,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六)党建引领、制度为先,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落地。
学校积极落实“围绕中心抓党建,党建引领促中心,检验党建看发展”的党建理念,坚持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行政管理中积极建立党委书记和校长畅通无阻的日常沟通机制,推进工作交流和信息互通,以此凝成办学合力。党委书记列席校长办公会、校长列席党委常委会,充分沟通、交换意见,以沟通机制完备决策体系,以意见互通建立基本共识,形成书记会、党委常委会、院长例会、院长办公会互为协同的通报、审议、决策工作机制。
在党委领导下,学校继续聚焦制度化建设,2020年继续完成废、改、立工作,新发布规章制度40余项,获得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同时,以院办为牵头单位,积极推进院长办公会议题督办工作。学校完成荣誉体系一体化建设构架落地,评选出2020年贺绿汀艺术成果奖、萧友梅校长奖、黄自教学科研奖等三大荣誉成果,并与周小燕教书育人奖、学术荣誉体系一起,构成“4+1”学校顶级荣誉体系,营造教师与学校同发展共成长的良好氛围。
(七)提高站位、确保安全,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2020年学校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全方面提升保障力度,确保学校重大工作、重点工作以及常规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进一步推进内控建设“回头看”工作,以内控流程中的控制点为基础、以风险为导向详细阐述流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整改建议。多年来,学校内部控制建设评价结果始终保持“优秀”;上海市教委对学校上一年度财务管理状况评价为94.4分,评档为A,在财务管理组织与制度、预算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偿债和发展能力等六个一级指标中表现优秀;2020年学校财务执行率99.9998%,居市属高校第一位;学校内部审计状况基础性评价最终得分90.5分,进入市属高校第一梯队;学校党委巡察办共巡察7家单位,指出在制度建设、资产管理、内控管理等三方面的共性问题,并指导整改工作,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学校获“上海市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扶贫先进单位”、“保供稳价先进单位”、“垃圾分类先进校区”等荣誉;上音附中获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各位代表: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历届领导班子接续奋斗的结果,也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在教学、科研一线辛勤耕耘的教师,向在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的职工,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如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力度不足;学科建设中点面结合的协同发展力不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全校师生民生工程建设还存在部分短板等等。我们一定要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改进工作,为学校发展倾尽全力!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学校凝练并初步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1+6”核心构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大学治理模式与发展理念。学校逐步形成音乐创作与理论、音乐表演、音乐学理论和音乐应用“四轮驱动”的学科建设模式,积极推动并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以A+学科“音乐与舞蹈学”为核心的1+X学科交叉结构。2017年,学校被列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学校,取得了全方位突破,更是在学校治理、内涵建设和校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先后获评为第十八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第一届和第二届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等。
五年来,学校加大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力度,师生获得1115项国内外奖项,其中获第一名奖项371项,超过近十年来获奖总数的50%。2015至201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4项、教育部“双万计划”专业3个、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与精品课程11项,本科重点教改项目和重点课程4项、优质在线建设课程1项、“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建设项目”立项2项等。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9%,为国内外一流乐团培养百余位首席音乐家,为全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专业教师与管理骨干。学校立足世界音乐前沿,对标世界一流音乐学院,积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国际同行地位与成果显示度不断提升。学校坚守美育初心,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投入“扶贫攻坚”工作,积极探索少数民族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套将专业音乐教育方法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通过建设极大改善了师生教学、生活、实训条件,建成启用上音歌剧院,打造音乐人才培养基地、国际一流的学术高地和音乐作品首演地,服务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支撑一流学科能力建设和能级提升;建成近80000平方米具有综合教学功能的零陵路校区,学生公寓及校园配套设施面积也从2015年的8062平方米增加到29171平方米;汾阳路主校区与零陵路分校区馆舍总规模从2015年的91214平方米增加到208234平方米。可以说,“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为学校下阶段实现更高层次的办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依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学校制定了《上海音乐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学校建设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全文提交大会审查,这里概述几个方面。
——坚持紧紧围绕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干部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落地。
——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坚持实践育人,着力构建“四大平台”育人体系,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持续推行全员导师制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学生与群团建设。
——学科建设压实主体责任,力求统筹推进,构建学科建设工作机制,形成“一流指标体系与战略管理体系精密对接”的音乐艺术学科全过程建设体系。
——统筹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深化大中小一贯制培养模式;强化质量评价保障机制,深入推进本科分类培养体系建设,打造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备赛机制;构建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全方位综合布局。
——深化研究生招考体制改革,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强化产教融合联合育人机制;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精准对接学位点建设;坚持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健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育人职责。
——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全流程科研管理服务体系;高等级科研项目获批与结项持续引领全国同类院校;进一步提升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并促进学校各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基本实现“研”“管”功能分离的“大科研”环境。
——健全完善“引导与规范并举”的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和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充分遵循艺术学科发展规律,尊重教师发展需求,以改革绩效管理和薪酬分配为突破口,构建合理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探索对外交流合作新模式。打造成熟的线上国际交流品牌,完善学分互认、学位共建与合作办学;推进外事归口管理改革,完善因公出国(境)成果转化和共享机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以国际艺术家咨询会议为平台,赋能国际认证与显示度提升,精准推进留学生招生。
——对接国家战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助力文化润边与乡村振兴,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实施艺术创作实践改革,打通创作、演出、推广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文教结合,积极推动区校合作、校企合作。
——以汾阳路校区拓展地块规划与实施、零陵路校区宿舍楼新建与“音乐书院”建设为重点任务,实现校园规划与资源配置统筹推进,提供信息化保障与优质服务,实现后勤服务与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科学化。
面对新征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展望未来,我们必将奋力谱写新时代专业高等音乐教育新篇章!到2025年,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音乐与舞蹈学”综合实力达到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目标;到2027年建校100周年时,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位列世界前列;到2035年,学校将全面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世界顶尖音乐大学。
三、2021年重点工作
本年度,我们要继续明确和坚定学校在新时期的办学定位,即: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引领者,文化强国战略的支撑者,上海文化品牌的贡献者,长三角音乐联盟的引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标杆。
2021年学校的行政工作,将面对新的目标和挑战,我们既要充满信心,也要居安思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所强调的——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说,“双循环、新格局”概念同样可以成为上音人在新时期赖以发展的重要抓手,即我们要以校内各学科联动、职能部处统筹的系部大循环为主体,以与国际国内重要单位、艺术平台、兄弟院校等的合作为促进,形成双向循环联合,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
学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学科建设质量,构建具有上音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体系。同时,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做好重大文艺题材创演,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拓展社会资源,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优质的艺术产品。完善以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为引领的“1+6”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扎实推进“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和“信息化建设年”的目标,启动“十四五”建设,用让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成果献礼建党百年。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推进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和信息化建设的新“两个年”目标。
在“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在院党委领导下,把握艺术教育规律、艺术人才成长规律和老牌艺术院校的党建工作规律,以立德树人成效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本质融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园保障等各个环节,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筑成果、以党建迎未来。在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下,持续优化“1+6”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依据《一流学科建设质量控制引导指标体系(修订版)》,通过签定工作任务书指引全年工作有序开展。同时,科学制定学校空间资源功能规划,实现房产资源配置与学科绩效联动;持续深化内部控制建设,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推进问题整改以及审计结果公开和运用;加强科学预算,落实规范决算,强化绩效考核。
围绕“信息化建设年”,聚焦“教学、管理、服务”三大领域,以网络安全为基石,以数据治理为抓手,实施校园基础网络设施的升级改造。推动5G试点部署,搭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码服务”“全媒体资源共享”“课堂在线直播”等平台,统筹相关业务信息系统,推出公共信息服务项目。基于综合改革和业务流程优化、再造,通过数据赋能、技术赋能,全面激活教育教学、校务管理、后勤生活等各大体系的新动能,推动学校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数字化转型。
(二)以一流学科为指引,建立健全备赛机制,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以学科评估为抓手,以评促建,推进三个一级学科协调发展,总结本轮学科迎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学科成果为导向、以学科发展为目标,逐步形成各学科成绩产出机制。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理顺三个一级学科发展关系,做强传统优势学科,加大新兴、交叉学科扶持和培育力度,构建与“双一流”高校地位相称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中长期发展纲要,不断提升内涵建设质量,为我院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2021年,学校计划面向表演专业推行“国际国内重大比赛院内选拔赛”机制,各表演专业遴选“年度之星”,并选派其参加比赛,以此建立健全备赛机制,与现有的人才培养项目对接,形成优质人才持续输出体系。
同时,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重视人才在学校发展上的支撑作用,通过国际艺术家咨询委员会和艺术家自荐、推荐等渠道,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学科领军人才。同时,通过强化导师的第一责任人职责、专业教师的育人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构建以成果质量和学科贡献度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通过扎实推进岗位科学化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强化“人岗相适”理念,完善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发挥人才和岗位的最大效能;通过高水平人才项目资助和教师能力培训,结合青年教师联谊会建设,重点扶持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
(三)构建人才培育结构版图,优化分类培养机制。
2021年,学校要继续坚持“重视基础、严格教学、精于实践”的教学传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推进分层、分类培养模式,打通大中小贯通式教育屏障,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社会教育的不同特色,按照学科及专业方向的建设要求,梳理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健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等,构建具有上音特色的人才培养结构版图。本科阶段以夯实基础为核心,做好通识教育,做好人才培育的储备和观察,筑牢人才模型根基;硕士阶段以落实分类培养为核心,培育专门人才,培养业务突出、红专兼备的优秀艺术表演者、研究者或管理者;博士阶段以输出学术成果为核心,对标学科建设,推动多学科联动,为学校学科发展积累成果,打造源源不断的学术生产力;社会教育以需求为指引,推进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开展。
根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学校全面实施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明确研究生部和教学系部的职责分工,落实教学系部在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方面的责任,合理构建各教学单位本、硕、博的学历教育体系,根据不同层级的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及教材内容。同时,做好今年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提前谋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安排。
(四)聚焦建党百年,推进艺术科创。
今年,学校聚焦建党百年,推出民族歌剧《康定情歌》、歌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交响合唱组曲《龙华魂》、交响组曲《龙华英烈颂》、音乐剧《忠诚》等5部大型原创作品,歌剧电影《贺绿汀》和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经典复排巡演项目,以及原创交响组曲《红色之源》等思想崇高、艺术精湛的新时代文艺精品,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七一”庆祝和表彰活动,献礼建党百年。
学校以国家级重大项目申请、重大攻关项目和教材建设为抓手,建立多学科、多专业、多系部联合作业的“大科研”格局,提升科研工作整体能级。完成《上海音乐学院科研手册》,完善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流程,加强科研分类评价与考核,做好科研管理制度废改立工作。同时,通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制博士硕士招生改革、扩大计划外博士后研究队伍、培育中青年专业科研人才队伍、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并加大对重要国际期刊、国内期刊的引介、定期举办高端学术讲堂等工作,有效激发教师科研活力,培养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推动科研育人功能,全面促进科研产出数量与学术成果质量提升。
(五)对接国家战略,做好社会服务。
结合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和上海文化建设相关政策,依托“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全面服务社会,推动产学研开放合作,加大与各区、企业等外部资源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同时深入推进打造高端人才专修、业余考级培训等非学历社会教育,以学院派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建设“上音数字音乐专区”,打造国内高校音乐互联网展示分享平台标杆。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艺术资源与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制度建设和管理流程,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全面提升学校协同创新与艺术成果转化质量与水平。
(六)以事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校园建设和服务保障。
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目标为导向,进一步推进校园建设,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形成资源共享、分类发展、优势互补的新格局。建立和完善两校区协同育人机制,做好服务保障,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开展校园文化景观和校史文化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智能、安全、美丽的文明校园。
(七)提升国际合作平台能级,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落地。
学校以“上音-伯克利”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为牵引,分阶段实现与国际高水平音乐学院合作办学项目落地。提升整体国际化办学水平,做好“学在上音”项目,进一步拓展联合培养、交换培养、短期访学交流、艺术实践项目合作交流等;提升“留学上音”品牌知名度,建设高质量国际化课程体系,做好上海暑期学校项目,吸引优质国际生源,扩大在线教育辐射力。做好国际艺术家咨询委员会相关工作,为上音国际交流、人才引进、内涵发展建言献策。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做好海外“中国音乐文化中心”2021年度系列项目、“一带一路”艺术人才培优项目,建设德国汉堡第四个音乐文化中心等,更深层次推动上音和中国优秀音乐艺术文化走出去。
各位代表:
在经历了2020年的严峻挑战之后,我们将共同迎接“后疫情”时代的新形势、新机遇,开启新征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1年,作为上音人,我们将积极履行职责,团结凝聚力量,为新时代优秀艺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贡献智慧。我们要在院党委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学习、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秉持“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标准”的发展方向,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以迎接建党百年为契机,积极开拓工作,全面推进学校的全方位发展;勤勉精进、奋发有为,深入挖掘艺术教育发展规律,着力培养德艺双馨、红专兼备、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高等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