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至8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音乐学系承办,科研处、研究生部协办的“琴学专题研讨会:今昔与未来”暨古琴演奏会在上音歌剧院民乐排演厅召开。
12月7日上午,活动开幕式在上音歌剧院民乐排演厅隆重举行。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冯磊,两位古琴大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龚一与吴文光,国家一级作曲家戈弘,我院博士生导师韩锺恩等应邀出席。开幕式由音乐学系主任、音乐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伍维曦与活动总策划、音乐学系副系主任戴微联合主持。
冯磊在致辞中首先对研讨会的顺利开幕表示祝贺,继而提到上音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府,本就有着重视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优良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上音的古琴表演和琴学研究硕果累累,已然成为当今中国琴学发展的重镇。冯磊表示,新时代,上音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时代使命,要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推动文化繁荣、打造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本次活动就是对这一理念的积极响应。最后,他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出席会议的嘉宾先后致辞。龚一从古琴教育体系的角度,号召上音应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以培养知识体系更全面的古琴人才为目标。吴文光对此次研讨会的举办表示欣慰,愿意与各位学者共同探讨古琴文化的细节与发展。戈弘指出,随着古琴逐渐迈入全球视野,琴学在当下该如何发展应是本次研讨会举办的意义所在。韩锺恩提到,古琴音乐的现代化进程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应有更多人记住“琴”这一古老且最能反映人们心中纯真、干净的声音。
本次琴学专题研讨会,以我院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洛秦教授的主题发言《大音不再“希声”,大象何以“无形”:古琴在现代民族主义中走向何方?》正式开场。惜洛教授由于健康原因无法亲临现场,而临时改由我院戴微教授代为汇报其精心准备的PPT。整场发言从减字谱的功能阐释古琴浪漫主义的本质、新文化运动中的琴学理性主义的困境,以及非遗浪潮中的古琴承载的现代民族主义状态三个方面,探讨了琴学的历史及其复杂的现状。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特邀专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章华英教授在专题报告中,为与会者们带来了《个人、家族与群体——关于琴人研究的方法与思考》的精彩讲演。报告围绕琴人主题,从个人、家族与群体三个角度切入,择取琴人群体中的贬谪士人、遗民及琴僧三个群体,对其琴学践履及审美品格,古代文化家族的琴学传承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释。
在后续的代表发言中,国家一级作曲戈弘先生、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李松兰教授、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漆明镜教授、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成红雨、中央音乐学院副研究员吴叶、清华大学艺教中心副教授吕建强、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吕畅、湖南大学讲师黄文、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后张品和我院梁晴教授、讲师鲁瑶、博士后李自然,与来自我院及中央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硕博研究生、优秀校友,先后围绕琴人、琴谱、琴曲、琴律、琴调、琴学、琴史和当代琴乐创作等八个主题,分四场进行了由古至今、由东到西、由点及面、丰富而庞大的学术汇报与交流。
12月8日下午,研讨会的最后一个板块“琴学论坛·古琴的当下与未来”,将本次琴学专题研讨会推向学术高潮。论坛特邀两位琴学泰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龚一、吴文光与我院音乐学系主任伍维曦、民乐系主任刘灏,围绕古琴的“非遗”与“流派”等问题展开进一步深度对话。上海音协副主席、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特邀担任本场论坛主持。
围绕“古琴艺术的派别与非遗”,龚一提出,过去不论中外都以风格划分派别,今日却以地域来划分,存在不合理性;古琴艺术传承、发展中的非遗与发展问题,应当予以区分;新创作的古琴曲目尽管大大提升了古琴的演奏技法、丰富了古琴的音乐语汇,但并不能算作古琴艺术的“遗产”。吴文光非常赞同其观点,并认为不能用古琴的非遗传承代替所有的古琴音乐文化,也不能以静止的眼光看待古琴。阐释传承下来的古曲,有述而不作的部分,也要有既述又作的部分,以形成古琴艺术的多元发展,从而整体提高这门传统艺术。戈弘也对两位老友谈及的流派问题很感兴趣,他认为流派不宜再用地域来区分,而应在古琴文化自然交汇、融合后筛选出最具有派别代表性的琴人担当传承人。
随后,作为对琴老之真知灼见及对后辈期许的回应,刘灏和伍维曦就未来古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及可作为之处。刘灏表示,古琴的未来要走传承与发展并行的道路,传承需从研究宣传、传承曲目、保护古琴制作技艺三方面入手;发展也要从培养人才、创新曲目、表现形式三方面着手。伍维曦则由古琴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引申至对琴学在当下、在上音发展的深层思考。学院中培养的古琴专业人员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推动古琴艺术不断发展,创造出新的琴乐传统。希望更多年轻人认识历史、接续传统、发扬国光。论坛最后,王勇表示,传统音乐进入高校后应突破隔阂与局限,将多个传统流派的精华融合起来。古琴音乐不独属哪个地区或城市,而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古琴音乐的未来在年轻人手中。
12月8日晚,本次琴学盛事的点睛之笔——“古琴演奏会:今昔与未来”隆重登场。古琴大家龚一领衔老中青三代琴人,在上音歌剧院民乐排演厅,为参会学者和慕名而来的院内外观众,献演了一场融传统现代于一体、简朴而高大上的古琴演奏会。虞山吴氏父女友情客串,鹤发童心的老父亲吴文光做曲目导赏,其爱女吴叶担任主持。
整场演奏会由龚一、戴微、成红雨、钟之岳、艾鹏飞、杨楚婷等院内外琴家,联袂我院声歌系陈剑波教授、青年竹笛演奏家魏思骏、国家一级演奏员庞鹰,女高音歌唱家孟萌等特邀嘉宾共同演绎,既有经典古曲,也有当代创作的古琴佳作;既有独奏、琴歌等传统琴乐表演形式,也有重奏、协奏等萌芽于近现代的新形式,可谓纵贯古今、横跨东西。其中,当代作品分别出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姚晨教授、副研究员吴叶、在读博士王珏,西南大学特聘教授成红雨与德国作曲家海纳·格兰钦(Rainer Granzin)伉俪,及湖南大学讲师黄文之手。
演出曲目的整体安排,以传统-现代-传统的思路逐一呈现,也再次点明了本次琴学活动的主旨——“今昔”与“未来”。古曲琴歌《关山月》开场后,接着是古曲改编的琴与长笛二重奏《春晓吟》,其后是五首当代作品:琴笙二重奏《宴》、琴曲《竹林烟雨》、琴歌《风》/《松》、古琴布鲁斯《流泉畅》、古琴协奏曲《秋兰兮辞》。继而又回归古曲《醉渔唱晚》。
最后的压轴大曲,由“国宝级”古琴艺术家龚一为全场观众精心奉上其打谱的经典曲目《大胡笳》。该曲的典故出自蔡文姬思恋久别的故土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矛盾、痛苦心情。音乐委婉哀伤,令听者动容。82岁高龄的龚一先生,下指依旧潇洒自如、细腻精准,台风自信而稳健,风采不减当年。随着乐曲的进行,其拨动琴弦发出的乐音声,着实愈发震颤着在场所有听众的心弦。
在听众们热烈的掌声中,龚一又信手拈来一首别出心裁的返场曲——《阳关三调》。演奏者以同一种定弦,分别在三种不同的调高上演奏了《阳关三叠》的旋律,令在场的听众叹为观止。
此次音乐会既有古曲之新声,又有今人之佳作;既有独奏之经典,又有重奏之别致。古琴以其古而联结传统与当代,“今昔”与“未来”,为本次琴学盛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