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日前赴京履职,并在全国政协第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建议案“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充分发挥艺术高校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积极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廖昌永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的目标任务,结合上海音乐学院办学实际与相关领域调研的情况,提出应坚定艺术高校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积极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廖昌永分析了文化产业特别是文旅产业的迅猛发展与近期出现的一系列现象级事件。他认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虽然同样形势喜人,但是也存在社会关注度不足、资金捉襟见肘等问题,而艺术高校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柱力量,有一些有劲使不上的现象存在,由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释放艺术高校文化生产力,发挥推动事业发展主力军作用。文艺创作是文化事业的源头之水,应像抓文旅经济、艺术产业一样,花大力气抓创作。要打破文旅、教育条块,整合资源,借鉴影视创作经验,设立国家艺术创表专项基金专用于资助和保障艺术院校原创节目生产、制作与国际国内传播推广。同时,借鉴鼓励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突破政策瓶颈,建立文艺创作成果转化认定机制,使高校教师劳有所得、心安理得、轻装前进。
二是,将学校高水平场馆与高品质公共空间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繁荣文化事业主阵地作用。高校高水平艺术场馆与公共开放(文化)空间纳入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体系建设。并借鉴文旅院线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高水平艺术场馆、高品质公共开放空间管理与运营专业化、规范化,设立专项支持资金以购买服务等多元形式实现财政补贴,以凸显其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校内外美育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三是,支持艺术高校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文化事业标识,构建文化传播交流主渠道。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凝聚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标识,其发展水平需要有顶级文化标识牵引,有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区域、城市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建议通过举办高质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音乐节赛来达成这一目标,由文旅部支持推动、艺术院校主办重要国际音乐节赛,落实资金、机制、认证等工作,集各方力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文化标识。
廖昌永还介绍了大家十分关注的上海音乐学院校园开放情况。上音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过程中,依托校区提升工程,6栋历史保护建筑焕新呈现,与上音歌剧院和上音校园融合起来,实现内涵式开放,落实“统筹推进公共空间高品质开放与学校高质量发展”指示,打造全国艺术院校首个公共开放空间。
2024年元旦以来,上万人来到上音校园看展览、听音乐会、了解音乐文化,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如今,“音乐城堡”成为上海文化新地标、“镜厅音乐会”成为一票难求的演出、“东方乐器博物馆精品展”成为市民游客美育教育打卡地。今年,还将围绕歌剧主题举办首个沉浸体验式特展《罗西尼与理发师》《卡门》,推出“城市音乐会客厅草坪音乐会”,并在历史保护建筑中开放优秀专业博士毕业音乐会、组建校园开放志愿者服务队、举办暑期学校项目等,使广大市民能够在上音校园享受到全年无休的美育教育。
在会议期间,廖昌永就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接受各大媒体采访。
“心存敬畏才能行稳致远”
“商演真唱是对舞台的敬畏、对观众的尊重,表演者的真实真情最为可贵。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之时,行风建设更要加强,相关规范更要健全,音乐工作者更应加强自身修养。”——《人民日报》
“艺术创作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一个情感的东西。AI确实能够为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可能会提高很多创作的速度。但是它的弊端就是程式性很强,感情会少很多,会少掉很多艺术的魅力。”——中国新闻网
“美育教育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上海音乐学院建校使命是,‘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建校近100年来,一代代上音人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国美术馆共建美育基地,以及和相关单位成立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这一系列举措的目的就是为了整合资源共同发展,更好地将学术资源释放出来服务社会,共同做好美育教育。”——澎湃新闻